引进人才入户零跑动“第一人”:半月高效入户,见证广州速度.-广州启航入户【官网】

“等工作没那么忙,我拍了新的身份证照片,就能拿到全新的身份证了。”在陈列着各式集装箱的南沙港集装箱三期码头,不久前通过手机端完成人才引进入户申报的“第一人”李伟民高兴地告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事码头吊机操作工作的他,见证了“广州速度”,也憧憬着落户广州后买房安家,把小孩接来一家团聚,扎根广州。“每个人都有自己发挥和成长的空间,这也是广州包容性的体现。”李伟民说。

今年11月下旬,李伟民在网上进行个人直接申报入户。12月11日他就收到申报成功的通知,算上从家乡邮寄户口迁移证等材料的时间,短短15天,李伟民完成了引进人才入户广州申报的全流程。

引进人才入户零跑动“第一人”:半月高效入户,见证广州速度.-广州启航入户【官网】

“解锁”特种作业机械:高空作业九年

今年33岁的李伟民,在2002年从老家湖南益阳来到广州读书,2005年毕业后,他进入广州港集团工作至今。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并锻炼职业技能,于2012年获得“年度广州市优秀异地务工技能人才”称号。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拼搏,在港务繁忙热闹的南沙集装箱码头,手握四五种码头吊机操作证书的李伟民,已经晋升为特种作业职业技能过硬的“老师傅”。

“前九年我都在广州港下属的新沙港区工作,从事码头吊机的操作。基本上在那里的每一种特种作业机械我都操作过,其中码头吊机操作证就考了四五种。”在集装箱码头上,李伟民操作龙门吊转运货物,工作环境基本都是在二三十米的空中,他介绍说,“码头环境随时变化,非常复杂,在上机开始高空作业的那一刻起,我的注意力就要高度集中。”

受访者提供

刚到新沙港工作,李伟民跟着有经验的同事爬进吊机着手熟悉操作。经过半年的学机训练、半年的独立操作实习,李伟民凭借积极主动和勤奋好学的表现,得到师傅表扬,他回忆:“开始带我时,师傅就教导我不要光站在那里看,要多做,熟能生巧。”实习期结束后,上手颇快的李伟民很快独当一面,在同事口中听到了师傅的高度评价,“他自己学习,比我还厉害”。

在高强度工作之余,李伟民还向操作其他机械的同事请教,并在集团支持下,考取多个特种作业机械的操作证书。他在集团和分公司组织的各项职业技能比武竞赛中两次夺冠,多次取得优异奖项。依靠过硬技能,李伟民获得“2012年度广州市优秀异地务工技能人才”称号。

对特种作业机械操作技术的刻苦训练,也为李伟民走上综合管理岗位打下坚实基础。2014年,作为南沙港集装箱第三期码头建设的首批开拓者之一,李伟民来到了广州南端的龙穴岛,开启全新的奋斗征程。

安心扎根广州:“方方面面都在变好”

引进人才入户零跑动“第一人”:半月高效入户,见证广州速度.-广州启航入户【官网】

从2014年调入南沙集装箱码头分公司工作到现在,李伟民亲眼目睹了飞速发展的“广州速度”。“我们刚到这里时,码头前面只有一条烂泥巴路。在龙穴岛上基本没有休闲设施,我们聚餐都要过桥去到岛外才能找到餐馆。以前等公交车,一个小时才有一班,而且只有一条线路。”

而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平整的柏油大马路已经遍布全龙穴岛,地下隧道项目还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李伟民告诉记者,如今驶经龙穴岛的公交车线路增多,候车时间也缩短一半。在他工作的南沙三期码头宿舍园区内,篮球场、健身房、图书馆等设施也逐渐配备齐全。“在广州工作这么多年,我感觉越干越好了。工资逐年都有提高,福利待遇、周围的工作环境也在不断完善。”

正因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到的幸福,让李伟民拼搏多年后,下定决心落户广州:“以前我一直觉得,一个外地人在广州没有房子,入户是很困难的。我在老家还有地,想着以后工作不顺利能回家干农活。这些年在广州生活,看到方方面面都在变好,我对未来也比较乐观和有信心。”

引进人才入户零跑动“第一人”:半月高效入户,见证广州速度.-广州启航入户【官网】

李伟民

他说,他的女儿在老家由父母照顾,自己每年回老家的次数寥寥可数,和女儿一直是分居两地的状态。因为舍不得买高铁票回家,李伟民都是从广州坐普通火车回家乡,一趟就要15个小时,“这些年,我都是一年回家一次,女儿放暑假,把她接过来广州,才见着几回。”

在女儿刚上小学时,就曾闹着不让返穗工作的李伟民离家。后来懂事的女儿再也没有因为这件事提过意见,但李伟民心里一直惦记着。落户广州之后,李伟民打算拿出自己的积蓄买房,把女儿接过来读初中,让一家人团聚。他表示,“小孩还是要在父母身边,才会有更好的成长。我希望以后能够好好补偿她。”

“零跑动”申报:半月内完成入户

“我在11月28日提交资料,需要的资料在‘广州公安’微信公众号上都写得很清楚。准备齐全后直接拍照上传,我十几分钟就搞定了。”12月3日,得知自己入户申报复核通过后,李伟民将收到的准予迁入证明寄回老家,在网上完成后续材料上传后,自己入户广州的大事情就解决了。

“这半个月以来,我都是在网上操作,在饭堂吃饭的时间就上传了。在网上,每项所需材料的名称都写得很清楚,不会出现理解错误的情况,否则我可能还要专门请假跑去递交材料。现在一部手机就搞定了,真的太省心、太流畅了。”半个月时间,纯线上化操作完成落户广州申报全流程,让以往办过人才引进的同事大吃一惊:“他们都说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

在穗“异地漂泊”生活了17年,李伟民终于成了一名新广州人。“广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扎根这里的我,未来也要努力工作,为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在他看来,在这座城市里,即使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也能靠自己的技能和勤奋,得到别人的认可,“每个人都有自己发挥和成长的空间,这也是广州包容性的体现。”

政策链接

2018年9月,广州市人社局印发了《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施减证便民优化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申报材料的通知》,大幅精简引进人才入户申报材料。

2018年12月,广州市出台了新的人口调控政策和人才引进入户管理办法。

2019年4月,广州市人社局出台实施《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新政规定,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既可以通过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申报,也可以通过用人单位及主管部门申报,还可以选择个人直接申报入户。

2019年10月,市人社局出台实施《关于开展引进人才入户“移动端申报+全流程网办”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市直单位试点推行在职人才引进入户“移动端申报+全流程网办”,实现人才引进入户的“零预约、不见面、高效率”的全新办理模式。

今年以来,全市已引进在职人才入户50497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1.9%。